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2016年全球軍費開支總額(16820億美元)的36%。一些中東和非洲國家在國防開支上的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更高,阿曼、沙特阿拉伯和剛果在2016年排名前三,如圖4所示。
圖4 2016年全球前25個國防開支最高的國家
美國政府加大對軍事力量增強的重視程度。2018~2019財年,美國國防預算將增加,如圖5所示。2010~2015財年,美國國防預算下降,從2016財年開始,其總預算開始增加。美國防部2019財年預算比2018財年增加了79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防部的基礎預算從2016年開始一直在增長,已達到近10年新高。隨著美國防部利用基礎預算資金對武裝力量進行資本重組與現代化升級的推進,為國防企業帶發展機遇。
圖5 2018-2019財年美國國防部預算
其他國家政府也開始增加國防預算,應對安全威脅與恐怖主義。例如,2016年,印度、俄羅斯和中國的軍費開支年增長率分別為8.5%、5.9%和5.4%。一些主要的國防產品包括裝甲地面車輛、空對地彈藥、輕型空中支援飛機、情報、監視和偵察電子傳感器、網絡防護、海上巡邏艦和飛機,以及提供設備維修和保障作為重點發展領域。
在中東、東歐、朝鮮等地區,國防與軍事產品的國際需求正在不斷增加。這會導致全球國防開支的增加,尤其是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印度、韓國、日本、印度和俄羅斯等國家。在最近的敘利亞戰爭中,俄羅斯軍隊使用了200多種新型先進武器系統。這可能導致西方國家與北約成員國增加其國防支出,應對潛在威脅并保持競爭力。此外,美國政府對北約成員國施加政治壓力,敦促其將軍費開支增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0%,這可能會促進歐洲國家國防支出的增加。
印度、日本、中東地區、英國、法國等國家和地區航空航天和國防領域發展趨勢的分析和展望
印度
2017~2018年,印度國防工業增長迅猛,國防預算高達574億美元。其主要原因在于印度調整資本結構并加強軍隊建設,以應對來自中國與巴基斯坦的潛在危險。在此期間,印度政府已經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吸引國外對航空航天與國防工業的投資。具體包括:修訂對外直接投資政策,增加國際參與度;出臺新的國防采購流程,修正抵消規則,以及制定國防領域的“戰略伙伴關系”模式。2016年6月,印度政府放寬了對國防工業的規范監管,允許外國公司在政府批準下全資擁有國內合資企業。
2017年5月,印度政府宣布了國防制造政策中的“戰略合作伙伴模式”。該模式旨在提高印度國防采購獨立性,在該模式下,印度公司能夠與非印度原始設備制造商在戰斗機、潛艇、直升機、裝甲戰車等關鍵國防分行業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政府將選擇外國原始設備制造商與國內戰略合作伙伴共同建立印度國防平臺,包括技術轉讓。
在商用飛機部門,未來20年,南亞地區客運量增長率將達到8.0%,增長率的貢獻將以印度為主導。印度將需要制造2100架新飛機,總價值2900億美元。到2025年,印度很可能成為全球第三大航空市場,比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預期提前一年。
日本
日本國防預算位列全球前十位,2017年預算增長1.4%,達到435億美元。與其他亞洲國家相比,日本軍費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仍然較低,略低于1.0%。盡管如此,鑒于日本與中國關于南海島嶼的爭端而帶來的安全問題日漸突出,日本的國防預算可能會在近期內增加。
目前,日本的主要防御計劃主要是加強其在爭議島嶼的地位。除了其他作戰能力之外,日本可能會投資增強其他兩棲登陸作戰能力,包括突擊車輛、反潛直升機、無人駕駛飛機與戰斗機等。
2014年,日本取消了軍事裝備出口禁令,加入先進武器系統的跨國開發項目。隨著日本預算赤字逐漸增加,其軍費開支依然受到限制。取消出口禁令也能讓日本的防務公司進入新市場。
在商用飛機領域,未來20年,日本的客運量年增長率估計約為2.7%,為亞太地區增長率最低的國家。然而,近期低成本航空的增長可能會拉動該地區的商用飛機需求。在僅6年的時間里,日本的低成本航空占有了10%的市場份額。
中東地區
由于石油價格上漲以及貨幣頭寸強勁,在該地區油價高漲時期(2009年~2014年),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承擔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國防現代化計劃,使商用飛機和軍事裝備方面的支出激增。然而,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的國防預算增長幅度最近有所下降,而以色列的國防預算有所增長。2017年,以色列的國防預算增長了5.6%,達到150億美元。2017年沙特阿拉伯的國防預算為509億美元,僅比2016年增長1.8%。此外,與2014年中期相比,油價穩定在較低的水平,這可能會影響未來中東地區國家的國防開支,尤其是影響對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依賴程度較高的國家的國防開支。阿聯酋經濟較為多元化,且對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但是與之相比,沙特阿拉伯高度依賴石油與天然氣行業,且該行業的收入占政府收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