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德勤公司2018年5月發布《2017年全球航空航天與國防行業展望》,指出全球航空航天與國防工業收入預計在2018年實現4.1%的可觀增長。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復蘇、大宗商品價格的逐漸穩定,以及乘客出行需求的增長將會推動2018年商用飛機部門收入的增長。全球安全威脅的加劇、美國國防預算的恢復、以及印度、中國和日本等其他地區大國國防支出的增加,可能會推動全球國防行業的收入在2018年及以后不斷增長。另外,受美國防預算增加的影響,美國國防領域的并購活動可能會在2018年加速推進。
全球航空航天與國防工業發展走勢
宋文文
商用飛機領域2018年收入增長率預計達4.8%,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供應鏈增強、項目有效管理,以及使用新技術與先進技術提高效率等
《2017年全球航空航天與國防行業展望》指出,全球商用飛機領域收入在經歷了2017年增長低迷期后,2018年,該領域收入可能會實現更強勁增長,將達到4.8%增長率新高。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商用飛機生產水平的提高,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飛機需求。報告估計,與2017年相比,2018年商用飛機生產數量將會增加100架,其中窄體飛機居多。空中客車公司與波音公司已表示其在2018年和2019年將增加產量,包括A320飛機和737客機。
過去10年間,旅客出行需求的復合年增長率為5.1%。每年的乘客人數從2008年的25億增加到2017年的40多億。亞太地區中產階級人口的比例不斷上升,預計將從2015年的46% 增加至2030年的65%,持續推動乘客數量長期增長。未來20年,飛機客運量預計將以4.7%的年均增長率增長,這將推動飛機產量的增加,如圖1所示。
圖1 1981~2018財年全球航空客運量
在上圖中,1981~2017年間,乘客出行需求量增加近7倍,同期航班客座率上升27.5%,從63.7%上升至81.2%;每年乘飛機出行的人數也增加5倍之多。其主要原因是機票價格日益可負擔,2017年平均票價為每旅客/355美元,比1996年下降64%。
未來20年內,全球新飛機生產需求估計為36780架,不包括支線飛機。1981~2017年間,商用飛機生產量增加了248.5%,2018年預計生產量達到1585架商用飛機,比2017年增長7.0%。根據7年的移動平均數,過去20年的產量增加了138.3%,并且在未來10年中,商用飛機的年產量可能會增加25.0%,如圖2所示。
圖2 1981~2020財年大型商用飛機訂單與生產的歷史與預測
但由于行業產能過剩,航空公司對寬體飛機的需求量預計將會下降。此外,隨著油價在中低水平持續穩定,加之舊式飛機的經濟實用性不斷增強,也對新型寬體飛機的吸引力下降帶來負面影響。
隨著商用飛機需求的不斷增加,其他地區特別中國和俄羅斯逐漸涌現出不斷更新的生產計劃。中國在國產商用飛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功,國產飛機可能會從2021年開始交付。鑒于C919飛機項目獲得28個客戶的815個訂單。目前其大部分客戶是中國航空及租賃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還計劃加大對非洲、中亞和西亞等地潛在客戶的關注。
盡管如此,與現有的市場兩大巨頭競爭,市場新進入者將面臨幾個挑戰:獲得大型全球運營商采購訂單;成本和進度超限風險;獲得歐洲和美國監管機構認證;建立安全跟蹤記錄與實現可靠運營等。
全球國防領域2018年收入增長率預計達3.6%,中東、東歐、朝鮮、中國東海與南海的國際國防與軍事產品需求不斷增加
報告指出,全球局勢依然緊張且大多數受影響國家計劃要調整資本結構并加大國防投資,國防領域收入2018年預計將增長3.6%。隨著全球安全威脅繼續升溫,在未來5年,國防支出將很有可能繼續保持增長。報告估計,2017~2022年,全球國防開支預計將以約3.0%的速度增長,到2022年將超過2萬億美元,如圖3所示。
全球武力威脅從傳統的陸地戰爭、到海洋爭端、混合戰爭、島嶼建設、公海海盜、城市暴動、“獨狼式”平民恐怖襲擊,以及網絡攻擊等。全球范圍面臨網絡攻擊的風險越來越大,其中包括數據盜竊、勒索軟件和惡意軟件,以及會造成嚴重基礎設施破壞等攻擊。
朝鮮的核計劃依然威脅著鄰國,而伊斯蘭國仍是敘利亞、伊拉克和阿富汗地區的主要威脅,并繼續在歐洲、非洲和其他各地開展恐怖襲擊。除此之外,最近在英國領土上發生的化學武器襲擊事件,進一步加劇了英國及其盟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緊張關系。
圖3 2022年全球國防開支將超過2萬億美元
美國仍是國防支出最大的國家,其國防支出占2016年全球軍費開支總額(16820億美元)的36%。一些中東和非洲國家在國防開支上的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更高,阿曼、沙特阿拉伯和剛果在2016年排名前三,如圖4所示。
圖4 2016年全球前25個國防開支最高的國家
美國政府加大對軍事力量增強的重視程度。2018~2019財年,美國國防預算將增加,如圖5所示。2010~2015財年,美國國防預算下降,從2016財年開始,其總預算開始增加。美國防部2019財年預算比2018財年增加了79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美國防部的基礎預算從2016年開始一直在增長,已達到近10年新高。隨著美國防部利用基礎預算資金對武裝力量進行資本重組與現代化升級的推進,為國防企業帶發展機遇。
圖5 2018-2019財年美國國防部預算
其他國家政府也開始增加國防預算,應對安全威脅與恐怖主義。例如,2016年,印度、俄羅斯和中國的軍費開支年增長率分別為8.5%、5.9%和5.4%。一些主要的國防產品包括裝甲地面車輛、空對地彈藥、輕型空中支援飛機、情報、監視和偵察電子傳感器、網絡防護、海上巡邏艦和飛機,以及提供設備維修和保障作為重點發展領域。
在中東、東歐、朝鮮等地區,國防與軍事產品的國際需求正在不斷增加。這會導致全球國防開支的增加,尤其是阿聯酋、沙特阿拉伯、印度、韓國、日本、印度和俄羅斯等國家。在最近的敘利亞戰爭中,俄羅斯軍隊使用了200多種新型先進武器系統。這可能導致西方國家與北約成員國增加其國防支出,應對潛在威脅并保持競爭力。此外,美國政府對北約成員國施加政治壓力,敦促其將軍費開支增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0%,這可能會促進歐洲國家國防支出的增加。
印度、日本、中東地區、英國、法國等國家和地區航空航天和國防領域發展趨勢的分析和展望
印度
2017~2018年,印度國防工業增長迅猛,國防預算高達574億美元。其主要原因在于印度調整資本結構并加強軍隊建設,以應對來自中國與巴基斯坦的潛在危險。在此期間,印度政府已經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吸引國外對航空航天與國防工業的投資。具體包括:修訂對外直接投資政策,增加國際參與度;出臺新的國防采購流程,修正抵消規則,以及制定國防領域的“戰略伙伴關系”模式。2016年6月,印度政府放寬了對國防工業的規范監管,允許外國公司在政府批準下全資擁有國內合資企業。
2017年5月,印度政府宣布了國防制造政策中的“戰略合作伙伴模式”。該模式旨在提高印度國防采購獨立性,在該模式下,印度公司能夠與非印度原始設備制造商在戰斗機、潛艇、直升機、裝甲戰車等關鍵國防分行業中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政府將選擇外國原始設備制造商與國內戰略合作伙伴共同建立印度國防平臺,包括技術轉讓。
在商用飛機部門,未來20年,南亞地區客運量增長率將達到8.0%,增長率的貢獻將以印度為主導。印度將需要制造2100架新飛機,總價值2900億美元。到2025年,印度很可能成為全球第三大航空市場,比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預期提前一年。
日本
日本國防預算位列全球前十位,2017年預算增長1.4%,達到435億美元。與其他亞洲國家相比,日本軍費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仍然較低,略低于1.0%。盡管如此,鑒于日本與中國關于南海島嶼的爭端而帶來的安全問題日漸突出,日本的國防預算可能會在近期內增加。
目前,日本的主要防御計劃主要是加強其在爭議島嶼的地位。除了其他作戰能力之外,日本可能會投資增強其他兩棲登陸作戰能力,包括突擊車輛、反潛直升機、無人駕駛飛機與戰斗機等。
2014年,日本取消了軍事裝備出口禁令,加入先進武器系統的跨國開發項目。隨著日本預算赤字逐漸增加,其軍費開支依然受到限制。取消出口禁令也能讓日本的防務公司進入新市場。
在商用飛機領域,未來20年,日本的客運量年增長率估計約為2.7%,為亞太地區增長率最低的國家。然而,近期低成本航空的增長可能會拉動該地區的商用飛機需求。在僅6年的時間里,日本的低成本航空占有了10%的市場份額。
中東地區
由于石油價格上漲以及貨幣頭寸強勁,在該地區油價高漲時期(2009年~2014年),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承擔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國防現代化計劃,使商用飛機和軍事裝備方面的支出激增。然而,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的國防預算增長幅度最近有所下降,而以色列的國防預算有所增長。2017年,以色列的國防預算增長了5.6%,達到150億美元。2017年沙特阿拉伯的國防預算為509億美元,僅比2016年增長1.8%。此外,與2014年中期相比,油價穩定在較低的水平,這可能會影響未來中東地區國家的國防開支,尤其是影響對石油和天然氣行業依賴程度較高的國家的國防開支。阿聯酋經濟較為多元化,且對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但是與之相比,沙特阿拉伯高度依賴石油與天然氣行業,且該行業的收入占政府收入的90%以上,因此更容易受到油價下跌的影響。
盡管中東國家的國防開支下降對美國和歐洲航空航天與國防公司造成了一些擔憂,但該地區的國家安全威脅和持續的沖突可能依然會推動產生大量訂單。然而,對石油依賴較高的沙特阿拉伯,可能會因為經濟承受能力受限,在持續維持高水平軍費開支方面會面臨挑戰。
在商用飛機領域,中東地區作為連接全球主要航空公司網絡的樞紐,其戰略位置條件使其依然保持重要市場的地位。這也就是過去該地區旅游需求十分強勁的主要原因。2012~2016年,中東地區旅游需求增長全球領先。然而,2017年,由于美國出臺的出行禁令以及禁止攜帶大型電子設備登機,對客運量產生了負面影響,游客量增長速度放緩。但是,在未來20年內,中東客運量增長預計將實現5.6%的強勁增長。據估計,該地區將需要3350架飛機來滿足這一客運量增長需求。
英國
2017年,英國國防預算達到512億美元,增長率1.4%,創歷史新高,位列全球第四,2016年為第五位。未來3年內,英國預計將投資近386億美元加強軍事力量。英國的大部分國防開支將主要投資在水面艦艇、潛艇、陸戰裝備、新型精密武器以及新型反地面制導武器上。
隨著英國脫歐的臨近,上述舉措對英國航空航天與國防工業主要防御計劃的生產率、新移民要求、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勞動力流動等方面的影響仍不明確。國際貿易成本增加,包括海關經紀費、關稅和稅收,都將對盈利能力和定價競爭力產生影響。盡管英國的國防支出預計將保持穩定,但英國脫歐可能會對一些國防計劃產生影響。
法國
雖然2017年法國國防預算基本保持平穩,為456億美元,但是預算排名從2016年的第8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7位。鑒于美國政府對北約成員國施加壓力,要求這些國家將軍費開支增長至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未來5年內,法國的國防開支可能會增長。法國目前的軍費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
展望未來,全球航空客運需求的增加、軍費增加、歐元/美元匯率趨勢、飛機制造商的工業戰略、重大工業創新工作、飛機生產成本、生產方法的效率以及政府的支持性舉措等都是促進法國航空航天與國防工業發展的有利因素。然而,由于飛機制造商推動價格改變帶來的壓力,全球化生產與對外競爭阻礙了軍費開支增長。
法國防務公司還開發了技術轉讓方面的專業知識與業務流程,使其在爭取大型海外軍事交易方面更具競爭力。例如,為了與印度談判“陣風”戰斗機交易,泰勒斯公司和達索公司在幾年前就在印度成立了附屬公司。但是,歐洲的軍事能力與美國軍事能力還存在著差距,并面臨著如何充分利用技術來改善其軍事能力的智能性、自主性以及精準性方面的挑戰。
全球航空航天與國防工業的發展趨勢
美國航空航天與國防工業出口額
經過多年連續增長后,美國的航空航天與國防工業出口額在2017年出現小幅下滑,產品出口額為1447億美元,比2016年下降1.3%。2010~ 2016年期間,盡管美國航空航天與國防工業出口額增長,但同比增長速度卻有所減緩:2012年為18.7%;2013年為9.4%;2014年為7.9%;2015年為4.0%;2016年為1.7%,如圖6所示。美國航空航天與國防出口額增長速度減緩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不斷走強,以及來自全球競爭對手,特別是俄羅斯和中國的競爭不斷加劇。雖然美國航空航天與國防工業對全球出口額的貢獻還是很大,但其增長幅度可能取決于美國政府對航空航天與國防產品出口的監管行動。
圖6 2010年~2017年美國航空航天與國防行業總出口額
商用飛機需求增長的關鍵地區
在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國家和地區,尤其是印度、中國和中東地區,乘客出行需求不斷增加。這些市場將成為商用飛機公司不久之后的重點關注地區。2018年亞太地區、中東、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客運量預計會有較強增長。
按地區劃分的國防開支狀況
2010~2016年期間,美洲地區國防開支下降了18.9%,而同期歐洲的國防開支略有增長,上升3.3%。相比之下,亞洲地區、大洋洲地區與中東地區的軍費增長強勁。亞洲地區與大洋洲地區的國防開支全球占比從2010年的20.3%上升到2016年的27.1%。美洲地區對全球國防開支的貢獻從2010年的49.8%下降到2016年的40.6%,而歐洲對全球國防開支的貢獻增量幅度幾乎微乎其微。這種趨勢會導致曾經一度依賴美國與歐洲的全球國防公司加強其對印度與中東等市場的關注,如圖7所示和圖8所示。
圖7 按地區劃分的國防開支狀況
圖8 各地區軍費開支占全球總開支的比例
2018年全球航空航天和國防工業并購活動展望
2017年,得益于聯合技術公司302億美元收購羅克韋爾柯林斯集團,全球航空航天與國防工業的并購交易金額達515億美元,接近2015年的歷史最高水平,交易次數降低至210次,而2016年的交易次數為234次,如圖9所示。2015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以358億美元收購精密機件公司的大型交易,推動全球航空航天和國防工業并購交易金額達到歷史新高。
飛機原始設備制造商的定價壓力,以及高利潤率售后服務的擴張促使供應商們聯合提高規模與成本效益。例如,聯合技術公司同意以302億美元收購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以提高其與飛機制造商的談判能力。努力重建導彈防御系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以及美國政府國防預算的增加促使美國國防工業達成并購交易,包括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以7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軌道 ATK公司也是其中重要的交易之一。
圖9 2008年~2017年全球航空航天與國防行業并購活動交易圖
2018年,航空航天行業的全球并購活動預計將繼續保持強勁,因為原始設備制造商持續向供應商施壓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生產力。此外,諾·格公司和軌道ATK的交易可能會促使其他國防承包商擴大其產品范圍,并通過收購增加談判能力。2018年,美國國防工業的交易活動可能會迅速增加。預計大型主要承包商將購買中小型公司以獲得新技術、占有某些市場。歐洲地區國防行業不太可能出現大金額交易。然而,國防公司可能選擇通過合資企業來鞏固其市場地位。其關注重點可能是與空間、數據分析、網絡安全和先進技術相關的收購。
航空航天與國防公司也正在開始使用跨境合資企業模式,因為這仍然是擴大國際市場進入新市場和技術的重要手段。跨國合資企業就是創建一個新的第三方實體,該實體將兩個合作伙伴的某些資產結合起來,同時保留原始實體的所有權信息。與并購相比,合資企業更容易實現,因為合資企業的風險由合資伙伴之間共同承擔,投資支出也較低。法規、新技術獲取、對當地合作伙伴的需求以及快速增長的航空航天與國防領域產業基礎等因素的變化,可能會使印度和中東地區成為商用飛機部門與國防行業短期內成立跨國合資企業的“熱點”地區。中國也有望成為商用飛機和設備領域形成合資企業的重要目的地。(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