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形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構建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軍民融合發展思想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北化集團瀘州北方化學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瀘州北方公司”)圍繞國家深化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聚焦國防科技和軍民結合領域可持續發展,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創新發展的原則,本著平等互利、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合作目標,依托公司在特種化工領域的產業、技術、管理、供能調控、治污減排等方面的優勢,積極參與當地政府統一規劃的軍民融合產業園區建設,主動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奮力譜寫新時代軍民融合發展新篇章。
不忘初心 履行軍工報國神圣使命
瀘州北方公司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開中國化學戰劑生產先河的河南鞏縣兵工分廠。公司是四川省瀘州地區最早的工業企業,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公司南濱長江,東靠瀘州國際集裝箱出海港,毗鄰中國(四川)自貿區川南臨港片區,具備長江經濟帶軍民融合產業協同發展的條件。近年來,公司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積極踐行黨和國家賦予的“服務國家國防安全、服務國家經濟發展”的軍工使命,立足發揮軍工企業資源、技術和人才優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公司成功列入國防科技工業“十三五”總體規劃建設試點單位,重點民品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2017年公司一舉扭轉了虧損局面,實現了經營性盈利,不僅鞏固了國家核心保軍地位,也鞏固了全國最大的纖維素衍生物和微車金屬油箱生產商的地位。作為四川省文明單位,公司連續21年保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稱號, 2017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
作為瀘州市“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園區”精細化工龍頭企業,公司充分發揮軍工企業技術優勢,主動延伸現有軍、民品產業鏈,大力推動“民參軍、軍轉民”的融合發展。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領軍人物王澤山院士榮獲2017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被瀘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榮譽市民”,其團隊獲得市政府頒發的100萬元激勵資金。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王澤山院士便與公司在軍品及軍民融合產品相關領域密切合作,相繼完成多個項目的定型和生產,并轉化為公司新產品和新技術,為加快公司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黨建引領 促進軍民融合協調發展
軍民融合發展作為一項國家戰略,關乎國家安全和發展全局,既是興國之舉,又是強軍之策。瀘州市軍民融合示范園區核心區域的高壩廠區現有5萬多居民,一半以上為瀘州北方公司的員工和離退休職工及家屬,還有20%以上的居民依托軍工企業生產服務,兩個社區也是瀘州北方公司社會職能移交地方后設立的城市社區,事實上已經是軍民一體。廠區黨工委以黨建為引領,聯合瀘州北方公司等企業,開啟“軍民融合黨建模式”,同心協力做好軍民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瀘州北方公司始終堅持“政治是引領力、黨建是生產力、黨員是推動力、文化是凝聚力”的理念,與社區共同落實好在職黨員“雙報到”制度,創新黨員管理模式,突出強調企業黨員在社區中的居民身份,保障黨員行使權利、督促黨員履行義務。將在職黨員名單提交社區,便于社區統籌安排管理在職黨員,使其在業余時間能融入社區活動中來,不斷強化黨員意識,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公司黨政工團堅持與社區一道開展走訪幫扶慰問,共同使用文化體育資源,共同開展文化體育活動,豐富員工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弘揚軍工文化,提升軍工企業的社會影響力,有力地促進了軍民融合示范園區建設和發展。
砥礪奮進 軍民融合產品成績顯現
瀘州北方公司作為軍民融合示范園區內最大的軍工企業,是“示范園區”中典型的軍民融合企業。公司提出了“以軍為本、軍民融合、軍品做精、民品做大”目標,立足于軍工含能材料制造技術,開展軍用技術向民用領域轉化。軍品以身管武器發射藥為主,民品依托軍品原料中的精制棉處理技術,先后開發了氣象火箭推進劑、射釘藥、石油壓裂彈、纖維素衍生物和汽車油箱等軍民融合產品。
氣象火箭推進劑是公司利用軍工技術自主研制生產、市場開發較好的軍民融合產品之一,被廣泛用于增雨抗旱、防雹消雹、森林防火及消除大氣環境污染等作業。其原理是采用移動火箭作業或利用高炮發射裝有碘化銀的炮彈到云層中,促使云滴向雨滴轉化,進而轉化為地面降雨。現已形成4Km、6Km、8Km等不同射程系列,產品性能指標達到國際民爆同類產品的水平,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 80%。
射釘藥是通過射釘器擊發裝置撞擊藥丸,藥丸燃燒產生高壓氣體瞬間直接或間接地將射釘推入固定構建或基體內,多用于裝修、建筑等領域,其原理同手槍子彈發射相似。公司作為射釘彈藥品生產企業,現已與相關企業聯合,形成產業鏈,實現藥丸與釘彈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