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低空經濟正由制造出口驅動向場景運營驅動轉變,需加快完善支持各類運行的基礎設施與保障體系,在技術、商業模式和保障條件成熟后加大投資與擴大規模。總之,低空領域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相互嵌套,要通過進一步改革創新鋪就低空經濟起飛之路。
加快形成集聚效應和創新生態
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現狀如何?為加強頂層設計出臺了哪些政策舉措?
韓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未來產業研究中心所長):近年來,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環境持續向好,政策舉措不斷優化。據《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5059.5億元,同比增速33.8%,預計到2026年有望突破萬億元。(新華網重磅:《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今日發布,預計2024年eVTOL產業將迎來第一輪商業化爆發周期 )
在空域政策方面,2023年國家空管委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空域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加強和規范空域資源管理,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航空安全。同年,《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出臺,為充分利用國家空域資源、規范空域劃設和管理使用提供了依據。
在行業政策方面,各部門和各地積極搶占低空經濟新賽道。《“十四五”通用航空發展專項規劃》圍繞新興消費、短途運輸、無人機應用和傳統業態等領域,設定了16個具體指標,鼓勵技術創新、業務模式創新和產業融合創新。今年3月,工信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為培育低空經濟新增長極提供了有力支撐。湖南、海南、安徽、四川等省份通過頒布專項政策,對低空經濟發展作出科學規劃。
在經濟政策方面,部分地區直接以資金補貼形式予以支持。以廣東為例,先后出臺《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珠海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等,圍繞企業培育、技術創新、產業應用示范、基礎設施供給等方面進行針對性資助,每種類別的補助金額在百萬元到千萬元不等。
總體來看,我國低空經濟實現較快發展,除政策環境持續優化外,基礎設施、產業能力、產業主體、產品譜系和應用場景等方面也加快形成集聚效應和創新生態。
一是通用機場數量不斷增多,地面服務保障設施持續完善。截至2023年底,全國在冊通用機場數量449個,其中已取證機場106個、備案機場343個,是2015年的7.5倍。固定運營基地、飛行服務站、專業維修站、直升機起降點、無人機起降點等基礎設施數量逐年增多,已建成飛行服務站32個,為26個省份提供聯網服務。航油服務實現通用機場全覆蓋,“國家級—區域級—通航飛行服務站”三級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初見成效。全國公布432個通用機場情報資料和全國范圍目視航圖,2128架通用航空器完成北斗終端安裝綁定。
二是航空制造能力顯著增強,國產通用航空器研制取得積極進展。航空發動機、機載系統等加快升級換代,現代航空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產業基礎能力提升效果明顯。整機制造企業持續涌現,央企示范效應凸顯,與民企協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龍頭企業帶動效應增強。為促進低空經濟發展,龍頭企業不斷開辟新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國企加快混改,民企積極入局,廣州、深圳等地紛紛打造低空經濟產業集群。近5年來,我國低空經濟行業企業注冊數量保持3位數增長。
四是在冊飛行器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23年底,通用航空飛行器保有量約5000架,注冊無人機126.7萬架,分別增長5%和32.2%。民用無人機品牌持續引領全球市場,大疆DJL、AEE、億航Ehang等多款民用無人機品牌先后推出,其中8個品牌入選2021年世界前20名消費級無人機品牌。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新技術研發進程加速,億航智能、上海峰飛、小鵬匯天、御風未來等多家企業紛紛推出自研品牌,其中億航智能EH216-S型載人無人駕駛航空器成為全球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行業首個三證齊全的企業。(《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刊文:全球首張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生產許可證頒發,億航EH216-S已具備量產資質)
五是低空經濟產業已廣泛應用于農林植保、測繪、巡檢、應急救援等傳統領域,并向快遞物流、旅游等領域拓展。海南積極拓展直升機觀光、熱氣球、滑翔傘、跳傘等低空旅游項目,2023年其空中游覽小時數約占全國總數的45%、起降架次約占65%、載客人次約占67%。順豐、京東、美團等物流頭部企業積極在城市商圈與社區開展無人機配送服務,在深圳這座被稱為“無人機之都”的城市,消費者掃碼點單,半小時之內無人機就可將美食“空投”外賣柜,每個月有1萬多單外賣通過無人機配送,截至2023年底深圳無人機企業逾1730家,年產值960億元。
“無人機+”賦能千行百業
我國無人機產業發展情況怎么樣?無人機主要應用于哪些行業領域?
劉志碩(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民航運輸系副主任、系統工程與控制研究所副所長):今年1月1日起,《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