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彩虹-7是無人機屆的B-2隱轟。
航展上還出現了飛鴻-97A無人機,其在原本就具有的隱身能力基礎上,新增了光電跟蹤和瞄準系統裝置,并且大膽采用與殲-20相同的DSI鼓包式進氣道。不少人認為,飛鴻-97A不單單是殲-20的“無人僚機”,其本身還將具備真正意義上的無人戰斗機特點,可以預見,無人空戰時代正在加速到來。
(圖解:我國高空高速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 “獵鷹”集高空、高速、長航時和大載重能力于一身)
與上述兩款無人機相比,“獵鷹”無人機更加接地氣,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價格上,其兼顧了中高端無人機市場。
據資料顯示,“獵鷹”WJ-700是我國第一款高空高速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首次展出是在2021年的珠海航展上,經過之后數十架次的飛行試驗,如今“獵鷹”性能已經得到驗證,即具備高空、高速、長航時、偵察、打擊等關鍵性能。按照技術發展路徑,該無人機一共有11個構型,形成了9種戰斗模式,作戰方式更為靈活多變,毀傷效果明顯。
也正因如此,這樣一款性價比高的無人機,很快受到各國關注并實現外貿出口,順利斬獲10億大單。尤其是中東國家,對“獵鷹”無人機更是好評不斷。“獵鷹”可搭載CM-102反輻射導彈與C-705反艦導彈,打擊范圍超過中東不少國家雷達探測范圍。
眾所周知,阿爾及利亞一直都是中國無人機的一大買家,其中光彩虹-4就一口氣拿下1億美元訂單,為此,很多人猜測,此次大手筆采購“獵鷹”無人機的,正是該國。而從性能上說,“獵鷹”的單價也極有可能高于彩虹-4。人民日報官方平臺罕見發聲:給力!以此慶祝“獵鷹”無人機的成功。
(圖解:“獵鷹”無人機最大飛行速度可達到每小時600千米)
4、四大優勢,性能碾壓美國“死神”
報道中表示,“獵鷹”無人機一共具有四大優勢,達到同等噸位量級國際先進水平。
(1)優勢一:飛得高、裝得多
“獵鷹”作為我國首款高空高速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換裝了國產首款1噸級推力發動機,此外,其翼展也達到22米的程度,再加上使用了大量炭纖維復合材料,以上改進內容都為“獵鷹”無人機賦予了又輕、機動性又強的優勢,最大升限高至15000米,是名副其實的高空無人機。
而推力的提升,也意味著無人機起飛重量和載荷能力上限更高,可以容納更多武器裝備。數據顯示,“獵鷹”無人機起飛重量3.5噸,載荷480千克,此外還有多余空間容納先進的導彈、機載光電設備、電偵雷達等設備,整體實力不容小覷。
(2)飛得快、打得遠
其實,僅從名字上也能看出,“獵鷹”無人機除了高空優勢,還具備高速優勢。其最大飛行速度最大可以達到每小時650公里。要知道,常規無人機的飛行速度只能維持在每小時200公里左右,因而,對比之下更加凸顯出“獵鷹”無人機的高速飛行能力。
速度上的絕對優勢讓“獵鷹”不僅能快速抵達目的地向一些時敏目標發起快速攻擊,還能夠在機動性、干擾彈等對抗手段配合下,具備獵殺空中無人機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航展臺上,“獵鷹”無人機身旁展出了其配備的CM-501X巡飛彈、C705KD空地導彈等彈藥,打擊力度成倍增加,可輕松覆蓋50-80千米以外的敵軍陣地。
最讓軍迷興奮的是,“獵鷹”無人機還優于美國MQ-9B“死神”無人機,最大飛行速度是其兩倍左右。
(圖解:“獵鷹”無人機擁有完整的感知偵察系統,在相同時間內的偵察效率得到了指數性提升)
(3)飛得久、看得廣
換裝發動機之后,“獵鷹”無人機在同等燃油量情況下,留空時間得到大幅提升,任務飛行航時為8-14小時,這表明一旦戰爭發生,“獵鷹”無人機可以長時間滯空執行偵察或打擊任務。
在偵察能力方面,“獵鷹”無人機機身上配備了先進的感知偵察系統。較大體型下,機頭前方安裝有合成孔徑雷達,可以對陸地或海面上出現的目標實施精準定位和搜索。通常情況下,一般中空無人機的合成孔徑雷達都安裝在機身下腹部位置,這一設計很大程度上會使得無人機受到更大飛行阻力。
(4)飛得好、控得準
當然,“獵鷹”無人機的亮點還體現在全電設計上。這一全電無人機,能夠更好地實現一鍵式自檢測、自主駕駛、自主巡航以及自主返航降落等指標,系統可靠性大大增加。同時,這也為機組人員降低了操控難度和維護保養強度。
隨著“無人機蜂群”和“分布式殺傷”理念的不斷拓展,無人機也多數被用于“僚機”或“蜂群作戰”的角色,在飛得好、控得準優勢下,“獵鷹”無人機未來不管是單機作戰還是編隊飛行,都可以輕松實現快速響應,30分鐘起飛、15分鐘撤離跑道。
(圖解:“獵鷹”使用了自研的1000KGF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是國內目前同級別發動機的最高水平)
5、實力的體現:國產航發是關鍵
通過上述優勢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這些改進都離不開一個關鍵點,那就是國產航發技術的突破,簡言之,“獵鷹”無人機在航速、飛行高度等方面展現出來的優勢,都取決于航發技術的先進與否。此次,“獵鷹”無人機裝備了國防科工自主研制的1噸級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采用低雷諾系數風扇和增壓級設計。
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對國防建設、科技發展都具有戰略意義,推力越大就標志著飛機續航能力越強,飛機穩定性越高。但過去很長時間里,中國一直在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領域與美歐間存在很大差距,不少大型飛機發動機都依賴于美歐發動機生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