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無人機航測系統具有靈活機動、快速高效、作業成本低等特點,在眾多領域都有著普遍的應用。下面主要介紹無人機航測的主要流程和細節。
> 一、主要流程
無人機航測外業主要流程有飛行準備階段、飛行作業階段、航測數據導出、布設控制點。其中,飛行準備階段包括飛行前期準備、資料準備、起降點選取和航線規劃等。
> 二、流程介紹
1、飛行準備階段
飛行前期準備
(1)飛前檢查測試外出飛行時為了保證外出作業能夠順利進行,我們需要在作業前對無人機進行組裝、航電測試、檢查無人機配件,從而確保無人機在外出時能夠正常作業。(2)用電設備充電無人機航測作業時間一般在晴朗天氣的早上10點-16點左右,這段時間內光照充足,航片陰影少。同時為了不耽誤作業時間,需要提前對所有無人機的用電設備進行充電,包括無人機動力電池、電臺、遙控器、相機電池及操作地面站的電腦。充電完成后檢查各種電池是否滿電,再次檢查設備配件是否齊全并妥善存放。
資料準備
在進行無人機航測外業之前,需要結合各類有效數據,收集航攝區域的基礎資料,如地形圖、衛星影像等,了解航攝區域的地形地貌情況。確定航攝區域內是否存在部隊營區、機場,需要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飛行報備。
起降點選取
根據不同的飛機機型考慮各方面的問題,首先在室內利用在線地圖資源了解航攝區域的衛星影像,找到合適的備選起降點;然后在飛行前進行現場踏勘,確認備選點的起降條件,是否滿足起降要求,并選定合適的起降點。起降點應盡量選取空曠的草地、荒地。
航線規劃
在外業飛行前,需要提前做好航線規劃。在確定航攝區域范圍線后,要結合前期選取的起降點對整個航攝區域進行劃分。保證各個飛行區塊之間無縫銜接,避免出現漏飛、重飛等情況,這對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作用。到達現場后,可以根據起降點的分布、現場地物、風速、風向、飛行時間等因素,對劃分好的區塊進行合并然后重新調整區塊劃分。分割好區塊后,如果現場風速較小,可以適當根據需要在手簿中調整風向,縮短無人機飛行時間。
2、飛行作業階段
起飛到達起降點之后,應仔細觀察起降點附近是否有高大地物,例如高樓、電塔等,在起降方向選取時可以通過選擇左盤旋或右盤旋以避開高大地物。當現場風速較大時還需要考慮風向,調整發射和降落方向,盡量做到逆風起風,逆風降落,側風飛行。設置起降點時要根據降落方向的地物情況來確定盤旋方向。按下彈射器開關時要大力快速,避免卡住。如若卡住,應及時插上保險銷,卸力以后重新設置發射架。
飛行控制飛機起飛后,我們要通過手簿實時觀測飛機的飛行參數,如電量、飛行時間、飛行高度等。在城市和建筑密集區,航攝區域備選起降點較少時,就會出現當前架次航攝區域與起降點距離很遠的情況。因此,在起飛前設置合適的電臺斷開時間。并根據飛行時長在航攝區內選擇合適的地點提前去等待飛機,保證電臺能及時連上飛機,避免電臺斷開時間過長,出現飛機在航線未飛完時便自動返航的情況。飛機在轉彎過程中容易出現信號斷開情況,因此等待點要選擇在交通便利、地勢開闊的地方,盡量選擇航程中段的航帶中部位置。
降落無人機可選擇盤旋降落或直線降落,由于盤旋降落對場地要求較高,通常我們會選擇直線降落。直線降落時,無人機的理論降落點位于設定的降落點沿降落方向左右15m、前后25m區域。在多次的飛行實踐中,主要是提前降落25~30m,因此在起降場地條件欠佳時需多加注意降落點的設置。降落時,若飛機推遲降落,且設置的降落點后方有障礙物時,可以根據現場情況選擇拉網攔截。如果降落推遲太多,在飛機電池電量充足情況下可以取消降落,讓飛機回到原降落點附近盤旋,重新設定降落點后再降落。
3、航測數據導出
飛機降落后應及時拷貝飛行數據和照片,檢查照片質量是否符合要求,確認后再進行下一次飛行。當飛行架次較多時,需要注意照片命名,當照片到了9999號后相機會自動從0001繼續編號,如果不修改照片名,后期整體處理時會出現重名現象。導出數據后應即刻對本次飛行做相應的記錄,如區塊編號、飛行時間、照片數等,以便后期查漏補缺。
4、布設控制點
像控布設需要包括測區并均勻分布,攜帶網絡RTK功能及ppk功能無人機可根據實際情況減少50%-80%像控;像控布設要遵循標注清晰、視野開闊、均勻分布、覆蓋測區、像控位置固定、像控布設在無高差平面上的原則;同時還要以外業無人機能清晰明顯拍攝,內業能夠容易準確找到為標準。
來源:大水牛測繪;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傳播相關技術知識;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以上內容為高博特編輯選取的熱點新聞,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特別關注 ——————
讓科技更好地賦能產業,“尖兵之翼”永不落幕。高博特自2006年發起、策劃、投資、組織,在相關專業機構支持下成功舉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