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2、關鍵核心技術壁壘相對較多
目前,我國在通用航空領域存在顯著的技術短板,整機和發動機主要依賴進口,低空核心零部件及關鍵材料的研發能力不足,部分核心系統依賴進口,這嚴重制約了城市低空經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發展速度。例如,無人機制造所需的主控芯片、智能儀器儀表和傳感器等關鍵核心元器件尚不能完全自主掌握。
(三)低空經濟市場體系發展滯后
1、應用場景普及率較低
我國低空經濟主要用于農業植保、旅游觀光、短距離配送、醫療急救、消防應急、搶險救災等場景,仍處于早期探索階段,缺少成熟的商業模式和穩定的盈利模式。據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通航飛行器數和通航飛機利用小時量分別僅為美國的1.5%和4.5%左右。而且,我國低空經濟產品缺乏價格優勢。以eVTOL等航空器為例,產品造價高,載客量較少,應用初期主要服務對時間敏感、愿意支付更高費用的小范圍群體,距離全社會規?;茝V普及相對遙遠。
2、消費潛力尚未充分激發
我國各地已陸續開展了數量眾多的直升機觀光、空中游覽等低空航空旅游項目,但仍無法充分滿足不同層次消費需求。與美國等國家相比,當前我國通用航空主要集中在工農業和社會公共服務類,占市場總額的80%以上;而公務飛行和私人飛行只占18%左右,且全國能夠實現全年持續穩定運行的通用航空線路不足10%。而美國的私人、公務、商務飛行及旅游觀光類的飛行總時間占比達到65%左右。
(四)低空經濟管理體系建設亟待完善
1、全國低空經濟全域協同發展機制尚未建立
目前,由于低空空域管理缺少總體規劃和分類指導細則,各地發展戰略規劃呈現碎片化狀態。盡管各地區已形成多個低空經濟產業園區,并在不同領域展開布局,但各地區之間缺乏整體謀劃和協調,存在發展不統一、資源利用不高效等現象。同時,由于國家層面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由民航局牽頭,而省市發展低空經濟牽頭部門不一,存在多頭管理現象,造成省際協同發展難度較大等問題。
2、低空經濟發展“多頭管理”與“管理空白”并存
一方面,多頭管理導致審批流程復雜,影響低空飛行效率?!耙徽臼健憋w行審批機制尚未完善,存在飛行計劃申報渠道單一、飛行審批報備流程復雜、審批時間過長等現象。另一方面,低空運營管理體制仍不完善,缺乏全國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低空劃設、信息化構建、有人機與無人機的協同管理等有待突破,低空空域分類劃設標準、各類空域準入條件與使用規則、通航飛行審批程序、空管服務保障模式等仍需進一步明確,相關保障服務功能亟待加強。
三、加快推動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夯實低空經濟基礎設施建設
1、加快低空經濟硬性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起降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加大通用機場建設力度,規劃建設一批無人機小型起降平臺、中型起降場、大型起降樞紐、eVTOL起降場、直升機起降平臺。建設低空飛行服務站、充換電及公共測試場以及全空間無人系統等相關基礎設施,完善路網、電力等基礎設施,增補低空航空氣象監測設施,強化通用機場、起降場地等平戰轉換功能。
2、推進低空經濟軟性基礎設施建設
充分利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布局通信感知一體化低空智聯網,開發低空新航行系統。推進低空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集成利用衛星導航、物聯網、AI算法、實景三維數字孿生等技術,構建全國城市網格空域數據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統。積極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高低空飛行服務系統的響應速度和各項飛行數據處理能力。
(二)增強低空科技創新引領
1、加快低空產業核心技術原始創新
聚焦固定翼飛機、固定翼/多旋翼無人機、eVTOL及無人直升機等整機研發,主控芯片、三電系統、中小微型發動機、機載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以及高效動力發動機系統、機載系統、飛行控制等核心系統,開展技術攻關。鼓勵低空經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組建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型研究機構,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2、推動低空經濟產業成果孵化轉化
支持建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和公共服務平臺,加強科技創新資源供給,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引導企業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打造低空經濟科技成果孵化器、加速器,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定期發布低空經濟前沿技術應用推廣目錄,建設低空經濟產業成果“線上發布大廳”,推動供需精準對接。
3、著力培育行業發展領軍人才
鼓勵低空領域龍頭企業與高校在教學研究、人才培養、專業培訓等方面加強協同,培養更多的低空領域專業人才。(公示結束!教育部:超常布局急需學科,6所雙一流、211、985高校申報增設低空經濟相關本科專業)鼓勵企業加強內部培訓和人才引進,提高員工素質和能力,滿足低空經濟產業發展需求。引導通用航空人才市場吸引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同時積極吸納緊缺的創新型教育、科研人才,合理利用人力資源儲備,完善產業鏈布局。
(三)推進低空經濟產業化商業化應用
1、加速構建低空經濟產業體系
支持各地區根據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特點,重點培育低空經濟鏈主企業,打造各具特色的低空經濟產業園區,帶動電機、電池、復合材料、導航通信、零部件上下游企業集聚融合發展。建設低空飛行器檢驗檢測與質量安全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發展空域管理規劃、飛行規則制定、基礎設施建設、低空產業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創新低空經濟金融服務,擴大無人機保險覆蓋范圍和商業場景契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