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飛機戰場防護新概念——以硬殺傷方式攔截來襲導彈的主動防護技術
來源:國防科技工業
|
作者:陳黎
|
發布時間: 2021-04-07
|
22147 次瀏覽
|
分享到:
所謂軍機主動防護,就是將目前已廣泛應用于水面艦艇、坦克裝甲車輛和地面軍事設施的主動防護概念引入到軍用航空領域.....
除了上述各種基于傳統反導自衛彈藥的軍機主動防護系統方案外,目前美國還已開始了以高能激光武器為反導攔截手段的更新一代機載主動防護系統的技術預研,并正在實施"持久"(Endurance)、"盾"(SHiELD)、"光束投影及補償"(BP&C)等一系列相關研究項目。其中的"盾"是一種供軍機外掛攜帶的反導自衛高能激光武器系統吊艙,可用于戰術飛機和大飛機的戰場防護,該系統已經在2019年4月的地面射擊測試中成功擊落靶標,按計劃將會在2021年由F-15戰斗機攜帶進行空中測試。
盡管迄今為止世界范圍內尚沒見到機載主動防護系統產品正式投入使用,這類裝備的作戰效能還有待今后實戰的檢驗,但從多年來國外進行的相關測試評估以及艦載近防武器系統、坦克主動防護系統、地面"反火箭炮、火炮及迫擊炮"系統的實戰使用情況來看,軍機主動防護技術一旦發展成熟并廣泛應用,必將會帶來軍機自防護技術領域的一次歷史性變革,甚至在相當程度上改變未來空中作戰的"游戲規則",由此可全面提升未來軍機的綜合任務效能,并在戰術思想、編制體制、裝備體系等方面給世界空中力量的未來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其動向非常值得國內關注。(中國航空研究院)
敬請關注“尖兵之翼”(始于2006年)中國無人機大會暨展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