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審計局探索無人機技術在審計項目中的應用
來源:尖兵之翼
|
作者:合肥市審計局
|
發布時間: 2020-12-21
|
10715 次瀏覽
|
分享到:
合肥市審計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積極將科技手段融入審計全過程,取得較好成效,審計項目連年榮獲省優、國優。為更好服務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建設...
改革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合肥市審計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積極將科技手段融入審計全過程,取得較好成效,審計項目連年榮獲省優、國優。為更好服務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建設,近期,該局采取“信息技術+”的方式,大力探索無人機技術在審計項目中的運用,用新技術當好審計人員的千里眼,不斷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益。
精準計量,做到“量體裁衣”
A項目為園林項目,施工內容涉及不規則廣場鋪裝、綠化面積52萬平方米,涵蓋綠化、景橋、排水、土石方等多項內容,鋪裝面積大、范圍廣,苗木種類多、數量大。如果采取地面測量的方法,不僅耗時耗力,而且容易出現統計誤差。審計組決定以無人機拍攝為依托,統籌圖像處理技術,開展項目審計。該項目審計核減金額378萬元,核減率5.88%。
審計組與測繪單位溝通,制定了飛行任務需求書和無人機現場測量實施方案。在測區四周及內部布設像控點,利用無人機拍攝高清影像圖。將高清影像圖導入Untitled- Agisoft Metashape Professional軟件,處理成正射影像圖。將正射影像圖通過InsertRasterToCAD插件導入南方CASS7.0軟件,人工繪制線形底圖,計量出不規則的鋪裝、園路、色帶面積。
精準辨認,努力“去偽存真”
B工程為景觀工程,全長約1500m,包含11種挺水植物和9種沉水植物,種類繁雜。用常規的測量方法無法準確計量各種植物的分布面積。為此,審計組利用無人機技術,將“繁雜”植物精準識別,植物面積由9396平方米審減為8083平方米,核減金額24萬元,核減率1.69%。
審計組先用無人機和雙頻差分GPS系統進行航空拍攝,獲取作業區范圍內的真彩色影像,然后通過GNSS-RTK技術進行像片控制測量。利用Pix4Dmapper航空攝影測量軟件進行正射影像制作,并將該圖導入CASS軟件中,生成線形底圖后,與施工圖定位矯正重合。把合成圖片打印出來,現場核對各種植物的種類。與施工圖紙比對區分各種植物后,通過GPS-RTK采集數據快速的計算出各種植物的實際面積。
精準捕獲,突破“高不可攀”
C工程為設計施工一體化項目,涉及21座樓宇、天橋夜景亮化,包含燈具、配套線槽、電纜、配電箱等設備。該工程燈具均安裝在樓頂和外立面,線纜和配電箱大都在樓頂,審計人員無法近距離采用滾尺、卷尺、測距儀等傳統方式,進行測量。同時建設單位提供的施工圖和竣工圖標注不明確,無立面標高和寬度,只有設備數量,無法核實具體位置及設備數量。
審計組采用無人機對線纜和燈具進行細部拍攝,對線路走向及位置進行遠景拍攝。細部相片可直接反映燈具規格及品種;對于細部相片不能全面反映的線纜長度和燈具數量情況,則以其中一個關鍵部位為拼圖點,利用photoshop進行拼圖,導入廣聯達BIM裝飾算量軟件中進行計算。最后,以現場測量的兩個固定點為基準長度,從而計算出各類型燈具的數量和線槽、線纜的長度。該項目審計核減燈具274套,核減金額20.4萬元,核減率3.79%。
精準覆蓋,確保“面面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