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6085.6萬元!這是中國兵器裝備集團2017年向定點扶貧點云南瀘西縣和硯山縣捐贈的賬單,位居軍工集團之首。
彩云之南的紅河州、文山州在傳頌著兵器兒女真扶貧、扶真貧的感人故事;瀘西縣和硯山縣的貧困戶在集團公司捐助下,都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有了穩固住所,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脫貧攻堅有機融入集團公司發展戰略。集團公司將扶貧攻堅作為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推進成員單位落實社會責任,扶貧成效得到了瀘西縣、硯山縣人民的廣泛贊譽,扶貧做法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好評。
狠抓基礎 產業扶貧挑大梁
在扶貧過程中,集團公司深刻認識到,無論是當前的扶貧攻堅,還是今后的發展致富,培育符合貧困地區自身條件的特色產業是基礎。以項目為主要載體推動各幫扶地區逐步培育特色產業,脫貧攻堅就有產業支撐,當地經濟發展就有造血功能,民生改善就有源頭活水。
通過深入調研,集團公司發現,種植和養殖業在瀘西縣和硯山縣歷史悠久,發展種植和養殖業,有利于發揮兩縣自然稟賦和人力資源優勢,切合綠色健康環保生活新追求,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集團公司不斷加大對兩縣種植和養殖業等扶持力度,積極探索發展壯大地方特色產業的有效模式,形成產業壯大、地方脫貧、發展模式創新的同頻共振,相互促進。2015-2017年,集團公司向兩縣投入產業扶貧資金3647.4萬元,用以扶持兩縣的種養殖業。通過“政府+企業+貧困戶”的模式,吸納貧困戶加入產業扶貧項目,實現對貧困戶的精準幫扶,帶動當地種養殖業發展,激發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長期穩定增收有了“綠色通道”。2018年,集團公司計劃幫扶2000萬元,在瀘西縣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午街鋪鎮林樹少數民族特色村建設等8個項目。
突出重點 教育扶貧唱主角
集團公司深刻認識到,開展以技能培養和職業教育為重點的教育扶貧,是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有效途徑,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治本之策。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集團公司注重教育硬件建設與教師能力提升相結合,全面覆蓋與個性幫扶相結合,前端培訓教育與后端解決就業相結合,學生素質教育、青年職業教育和農民技能教育相結合,搭建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扶貧網絡,形成了貧困地區孩子上得起學、就得了業、掙得了錢的生動局面。
集團公司持續加大對硯山、瀘西捐資助學的投入,已經在瀘西縣建成11所希望小學,教學設施比肩城市學校。財務公司把捐資助學作為扶貧攻堅的抓手,先后與兩縣簽訂捐資助學協議,投入專項資金用于教育幫扶,建設“兵財多媒體教室”,幫助在校優秀貧困學生。2015-2017年,財務公司教育扶貧投入持續加大,累計向兩縣捐資530萬元。“成長兵財”助學項目等成為集團公司扶貧品牌項目。南方資產也安排專項資金,開展教育送溫暖活動。
積極支持當地職業教育發展,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致力把扶貧基地打造成人才輸送基地。2016-2017年,結合汽車等主業需求,與云南技師學院合作,向兩縣投入職業教育扶貧資金2472.7萬元,援建云南省技師學院瀘西分院、硯山分院汽車實訓培訓基地,打造一流的新能源汽車實訓室、汽車維修、汽車美容等專業,實現教學與汽車服務行業的無縫對接。組織“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將就業機會送到家門口,讓學有專長的貧困生脫貧有路、報國有門。集團公司高度重視就業扶貧專場招聘,2017年3月組織的首場“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上,長安汽車等15家成員單位積極響應,主動參與,各企業對本單位用工需求細致梳理,并根據學生的專業情況提供充足、對口的就業崗位,明確提出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貧困學生。此次專場招聘會共提供汽車維修技師、汽車銷售顧問、生產一線操作工、維修工、后勤輔助人員等就業崗位346個,招聘63名學生到企業工作。
加強人才交流,推進智力扶貧,提高扶貧工作的科學化水平。集團公司積極將產業發展成功經驗和企業管理的先進模式運用于扶貧,有效提高了扶貧的精準度,推動了扶貧工作沿規范化方向邁進。同時,根據協商,集團公司選派有經驗、素質高的干部開展掛職扶貧,實地參與扶貧工作,了解當地需求,推進當地需求與集團公司優勢的深度對接,讓集團公司先進的產業發展經驗和雄厚的人才資源成為脫貧攻堅的智力寶庫。
積極創新 消費扶貧惠民生
集團公司深度挖掘瀘西縣、硯山縣的特色和優勢,結合職工消費新需求,創造性推出了消費扶貧模式,受到了兩縣民眾的歡迎。
通過供需精準對接,推動消費扶貧。2016年5月,兵器裝備集團做出規劃,號召所屬單位和干部職工在自愿、市場化交易前提下,通過電商平臺采購瀘西高原梨等農特產品,以愛心消費助推脫貧攻堅。這一方面讓瀘西等貧困地區優質農產品找到了穩定的市場,有效幫助當地貧困群眾提高收入;另一方面,讓集團公司廣大職工的愛心有了優質回報,職工放心消費到了真正的綠色產品。消費扶貧讓饋贈方與受饋贈方互利,變單向的“輸血”為雙向互動的“造血”,實現了當地群眾和集團公司職工家屬的雙贏。當地政府稱贊,兵器裝備集團開展的消費扶貧,是“脫貧攻堅的‘助力器’,是發展致富的‘大通道’”。
為找到消費扶貧的有效運行模式,集團公司在運營機制上提供幫助。以永寧村為試點,向永寧村黨總支提出整合高原特色農業資源,建立1個專業合作社,以“黨總支+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發展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2016年初,由1名農村“明白人、帶頭人”牽頭、5名農村黨員創業骨干和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參與的“瀘西縣鴻羽果蔬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成立。合作社以資金、果園、冷庫、物流等入股,占比50%;村黨總支以集團公司“消費扶貧”體驗訂單、電商平臺等入股,占比50%。在具體運作上,村黨總支與合作社簽訂“三個優先”協議,即:在保證品質前提下,合作社優先采購貧困戶果品,且采購價略高于市場平均價;在采摘、裝箱、搬運等環節優先使用建檔立卡貧困戶,且支付工資略高于市場平均水平;村集體所獲“紅利”優先用于基層黨建、村組干部技能培訓、貧困慰問幫扶等方面。消費扶貧在高原梨銷售上起步,一炮打響,初戰告捷,鼓舞了士氣。目前“瀘西農特產品”電商平臺正以“高原梨”等高原水果為主打,延伸拓展至三七、天麻、苦蕎、核桃、蜂蜜等當地農特產品,推動更多農產品走出“山門”,讓消費扶貧在扶貧攻堅中發揮更大作用。
愛心為橋 接力扶貧舞彩虹
在扶貧攻堅過程中,集團公司充分挖掘各方面潛力,激發各層次扶貧積極性,促進了愛心接力傳遞,奏響了扶貧交響曲,匯聚起了扶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積極整合利用社會資源,增強脫貧攻堅實力。積極與國投創意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溝通,協調中央企業產業扶貧基金向瀘西縣產業傾斜。積極與善小公益基金會合作,簽訂扶貧戰略合作協議,增進教育扶貧領域的協同。根據協議,雙方各展所長,以瀘西縣和硯山縣的技師學院為平臺,合力開展校企合作,實現供需結合,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和就業,促進貧困家庭穩步脫貧。
充分調動成員單位參與扶貧攻堅的積極性,形成了上下同心推動扶貧攻堅的強大合力。各成員單位紛紛響應集團公司號召,發揮各自優勢,采取多種方式,投入扶貧資源,匯聚起了扶貧攻堅的巨大力量。
把推進扶貧攻堅與加強黨建工作有機結合,與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有機結合,激發黨員干部奉獻愛心的積極性,匯聚干群愛心,搭建兵器兒女與瀘西、硯山人民攜手奔小康的金橋。2017年,集團公司撥付黨費40萬,支持兩縣修建黨員教育基地2個、創新中心1個。財務公司等單位把扶貧捐助作為干部職工奉獻愛心的重要平臺,啟動了員工個人“捐資助學,奉獻愛心——向云南瀘西縣貧困學生捐款”等活動。2016年、2017年,財務公司分別有38名和32名領導員工主動奉獻愛心。目前,這項活動正在集團公司各層面深入開展,一筆筆善款不僅改變著貧困家庭孩子的命運,也深深滋潤著他們的心田。受資助學生張鈴悅在寫給集團公司的信中深情地說:“我考上了大學,就在我正為此苦惱之時,是你們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使我又燃起了新的希望。我相信,有你們的幫助,我一定會笑著站起來迎接我光輝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