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按照以往的介紹,美國是航空植保技術成熟的國家,但因為“人少地多”等原因主要使用有人駕駛飛機。不久前一家美國創企在推出植保無人機后也遭到了一些傳統航空業人士的質疑。但據國外無人機資訊網站Drone DJ 11月2日報道,美國也有一家專門的農業無人機公司,而且賣得不錯。
據報道,位于德克薩斯州里士滿(Richmond)的Hylio公司成立于2015年,已經迅速成長為一家成功的美國本土的農業無人機和軟件制造商。
該公司的CEO兼聯合創始人亞瑟?埃里克森(Arthur Erickson)預測,隨著農民利用無人機、機器人和軟件技術的進步來提高作物產量并減少對環境有害的農藥的使用,未來幾年農業技術領域將出現繁榮。
他還說,“沒有其他美國公司能像我們這樣大規模生產這些噴灑無人機。在美國也有一些其他商家和研究機構也在試驗噴灑無人機技術,比如麻省理工學院,但他們不像我們這樣銷售。”
報道提到,市場調研機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最新的報告稱,2019年全球農業無人機市場規模為10.2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將達到37億美元左右。2019年時大型的國際無人機制造商們已主導了全球農業無人機市場。但該報告預測,由于缺乏準入門檻,越來越多的新美國企業將進入這一市場。
而這家公司約80%的業務來自美國的國內市場,但它也有相當一部分業務在拉丁美洲,特別是中美洲國家薩爾瓦多、哥斯達黎加、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
埃里克森說,他和兩個大學室友還在讀書時就創辦了這家公司。三人最初設想成立一家無人機快遞公司,但在哥斯達黎加測試了他們的初始產品后改變了方向,他們認為農業領域對無人機技術的需求要大得多。他們發現,在農業經濟中,大部分噴灑農藥的工作仍由人工完成,工人們背著裝滿化學品的背包在田間行走。“這對他們來說很危險,可是對作物來說也不是很有效。”
埃里克森認為,他的公司在美國農業無人機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三家“非常大的中國無人機制造商”,這除了包括大疆(DJI)外還有極飛(XAG)和北方天途(TTA)。
他聲稱,中國對手的產品更便宜,但他們自己的無人機軟件更能適應較小或不規則地塊的作業。他說:“即使你是擁有數千英畝地的大農場主,你可以用拖拉機很容易地進入大片規則的矩形區域,你仍然會有一些邊緣,比如圍欄和成排的樹。大農場喜歡我們的無人機,因為它們可以掃清邊緣。小農場們別無選擇,只能使用無人機。要么用無人機,要么用人工或全地形車噴灑。”
他還介紹,其公司的銷售額迅速增長,2019年的收入約為30萬美元。去年的銷售額增長了兩倍多,達到100萬美元。今年則有可能達到甚至略超過200萬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類似是情況也發生在南非。南非的飛防作業在傳統上也主要是使用有人駕駛飛機,但在今年初,南非政府已將第二張無人機飛行許可證給到大疆農業。外媒《商業內幕(南非)》稱,植保無人機作業對偏遠地區的小規模農戶更友好,能避免超范圍噴灑、噴灑不均勻帶來的問題,還可使飛行員無需冒險貼地飛行并減少燃料消耗。
敬請關注“尖兵之翼”(始于2006年)中國無人機大會暨展覽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