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在國家政策和技術革命的雙重推動下,無人機產業作為我國低空經濟的新質生產力,一馬當先,突飛猛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突顯,成為引領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一、無人機產業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2021年2月,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提出發展低空經濟。
2022年3月,交通運輸部、科技部聯合印發《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首次將無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列為重點交通運輸裝備科技。
2022年8月,中國民航局出臺《民用無人駕駛航空發展路線圖V1.0》(征求意見稿),明確在2025年之前實現統一的時空基準,提升航空器安全自主飛行能力和航行保障能力,在2030年之前實現空域信息數字化,建立健全空域共享、數據互聯、運行高效、管服一體的平臺和機制;在全國多個城市布局無人駕駛試驗基地(試驗區)建設,滿足無人機企業多場景、多主體、多層次發展需要。
2023年6月,我國首個系統性無人機法規《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發布。
2023年10月,工信部、科技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綠色航空制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明確到2025年,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實現試點運行,形成一批標準規范和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到2035年,以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為技術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實現商業化、規模化應用。
此外,國家《“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智慧民航建設路線圖》、三維實景中國建設、航空應急體系建設等頂層文件都對發展無人機產業提出了明確要求,無人機產業已上升為國家重要發展戰略,為無人機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無人機產業發展喜中有憂
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實名注冊的民用無人機已達104.9萬架,無人機經營企業16672家。2022年無人機年產值1170億元。預計到2024年我國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1600億元。我國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民用無人機出口國,在無人機領域的專利申請量約占全球70%以上,成為全球第一大技術來源國。我國已形成完善的電動無人機供應鏈體系,在無人機電池、電機、數據鏈路等方面具有較為領先的技術儲備。2023年10月由廣州億航智能公司自主研發的“EH216-S”無人駕駛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標志著中國在eVTOL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隨著5G通信,AI算法技術不斷突破,無人機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不斷涌現,在航空物流、農林植保、地理測繪、管線巡檢、智慧城市、通信中繼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河南鄭州抗洪救災中,“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飛行4小時、近1200公里,利用搭載的中國移動移動公網基站,實現了約50平方公里范圍長時穩定的連續移動信號覆蓋,為大中型無人機在應急救援中的應用提供了成功案例。由四川天域航通科技公司研發的“鴻雁HY100”無人機獲批開通新疆鐵門關至阿拉爾無人機支線物流運營航線,標志著國內大型無人機支線物流運營航線投入使用。資本市場也高度關注無人機產業的發展,2021年無人機行業市場融資超過了100多億人民幣。eVTOL、無人機物流配送、無人機起降基地建設成為資本關注的熱點。我國無人機產業經濟規模的年增長率比傳統通航年增長率高出10個百分點,成為引領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無人機產業將成為未來低空經濟的主導產業。
我國無人機產業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挑戰。一方面,無人機種類多、型號雜、技術迭代快、用途廣泛,社會各行各業都有旺盛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無人機研發生產、檢測、適航認證等技術標準不完善,標準化建設遠跟不上無人機產業的飛速發展,致使無人機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增加了飛行安全隱患。無人機產品技術、運營、服務等方面的標準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無人機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因此,加快制定無人機統一的技術標準,推動完善無人機團體標準體系建設,已成為行業普遍共識,也是保障無人機產品質量安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三、加快無人機團體標準建設正當其時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2021年10月,發布的《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強調,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大力發展團體標準,實施團體標準培優計劃,推進團體標準應用示范,充分發揮技術優勢企業作用,引導社會團體制定原創性、高質量標準。
2023年6月,頒發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要求,無人駕駛航空器有關行業協會應當通過制定、實施團體標準等方式加強行業自律,宣傳無人駕駛航空器管理法律法規及有關知識,增強有關單位和人員依法開展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以及有關活動的意識。因此,加快推進無人機團體標準體系建設,對促進無人機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意義重大,正當其時。
一是提高無人機系統產品質量的需要。
根據《標準化法》的定義,團體標準不是強制性標準,但是行業協會通過制定和實施團體標準,可以約定企業按照統一的技術標準和要求進行無人機的研發和生產,規范和約束無人機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從而增強無人機企業的法律意識和標準化意識,更加注重無人機的產品質量,把力氣花在提高無人機的產品質量上。可以說,團體標準是無人機產品或服務的重要質量保證。同時,團體標準有助于提升標準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能力,避免標準與市場需要脫節,加快標準制定的速度。
二是提高無人機企業競爭力的需要。
無人機企業通過制定團體標準,特別是借助協會的專業力量,可以有效整合無人機行業資源,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機會,也有助于提高企業知名度。在營銷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標準是無人機產品質量和企業品牌的基礎,企業只有制定自己的標準并使其成為團體標準,才能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并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將產品技術標準提高到較高水平,從而有效提升企業在行業中的影響力。
三是推動中國無人機標準走向世界的需要。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在制定標準時,需要大量各國提供的標準信息資源,而我國編制和發布的無人機團體標準,可以為國際標準化工作提供一個重要的補充渠道。中國標準可以以團體標準形式在國際組織申請立項,使中國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標準走向世界,成為各國共同執行的國際標準。
四是發揮行業協會職能作用的需要。
行業協會通過制定和實施無人機團體標準,可以進一步加強與團體標準編制企業的聯系,更好地發揮行業協會的組織協調作用,了解無人機企業利益訴求,促進企業相關問題的解決,更好地推動無人機產業健康發展。同時,從行業協會的職能來看,推動制定和實施無人機團體標準,可有效解決無人機產業快速發展而行業標準缺失問題,為培育和構建無人機國家標準體系積累前瞻性應用數據,為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奠定基礎。“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讓我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振奮精神,銳意進取,轉變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增強發展動力,努力開創無人機團體標準體系建設的新局面,推動我國無人機產業高質量發展。
注:本文作者為孫衛國,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業務部總經理兼無人機工作委員會主任。
以上內容為高博特編輯選取的行業技術,尊重原創,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特別關注 ——————
讓科技更好地賦能產業,“尖兵之翼”永不落幕。高博特自2006年發起、策劃、投資、組織,在相關專業機構支持下成功舉辦了最早的無人機主題會展活動——“尖兵之翼中國無人機大會暨展覽會”后持續推動無人機技術交流。高博特創新引領最早在深圳、上海、鄭州等地發起舉辦無人系統會展賽飛活動,有力促進了我國無人系統整體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
20年來,高博特始終堅持讓科技更好地賦能產業的愿景;努力為行業企業搭建產業鏈高端交流平臺,為科技轉化為生產力服務。具體業務范圍涵蓋:信息情報、媒介傳播、會展活動、招商加盟、品牌提升、咨詢服務、產品中心等七大服務體系,長期服務于“軍轉民、民參軍、軍民融合”等國家戰略。
2023年,高博特集買、賣、租、播、展、會、賽、培于一體的新型展廳項目即將啟幕,該展廳旨在從深度對接的層面為各入駐企業一站式解決經營中面臨的各項問題,企業租、賣的產品我們來、企業需要的品牌我們筑、行業頂尖的賽會我們辦、行業急需的培訓我們辦。新的一年,高博特新模式、新服務、新平臺,必將給各一直以來支持我們的朋友帶來全新的體驗。
更期待2023年4月12日至14日,與您相約“尖兵之翼——第十三屆中國無人機大會暨展覽會”,共聚中關村科學城四季科創中心。(詳細內容可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