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 · 融合 · 服務 · 創新
在國家政策和技術革命的雙重推動下,無人機產業作為我國低空經濟的新質生產力,一馬當先,突飛猛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突顯,成為引領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一、無人機產業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2021年2月,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提出發展低空經濟。
2022年3月,交通運輸部、科技部聯合印發《交通領域科技創新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2021-2035)》,首次將無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列為重點交通運輸裝備科技。
2022年8月,中國民航局出臺《民用無人駕駛航空發展路線圖V1.0》(征求意見稿),明確在2025年之前實現統一的時空基準,提升航空器安全自主飛行能力和航行保障能力,在2030年之前實現空域信息數字化,建立健全空域共享、數據互聯、運行高效、管服一體的平臺和機制;在全國多個城市布局無人駕駛試驗基地(試驗區)建設,滿足無人機企業多場景、多主體、多層次發展需要。
2023年6月,我國首個系統性無人機法規《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發布。
2023年10月,工信部、科技部等4部門聯合印發《綠色航空制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明確到2025年,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實現試點運行,形成一批標準規范和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到2035年,以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為技術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實現商業化、規模化應用。
此外,國家《“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智慧民航建設路線圖》、三維實景中國建設、航空應急體系建設等頂層文件都對發展無人機產業提出了明確要求,無人機產業已上升為國家重要發展戰略,為無人機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無人機產業發展喜中有憂
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實名注冊的民用無人機已達104.9萬架,無人機經營企業16672家。2022年無人機年產值1170億元。預計到2024年我國無人機市場規模將達到1600億元。我國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民用無人機出口國,在無人機領域的專利申請量約占全球70%以上,成為全球第一大技術來源國。我國已形成完善的電動無人機供應鏈體系,在無人機電池、電機、數據鏈路等方面具有較為領先的技術儲備。2023年10月由廣州億航智能公司自主研發的“EH216-S”無人駕駛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型號合格證,標志著中國在eVTOL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隨著5G通信,AI算法技術不斷突破,無人機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不斷涌現,在航空物流、農林植保、地理測繪、管線巡檢、智慧城市、通信中繼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在河南鄭州抗洪救災中,“翼龍-2H”應急救災型無人機飛行4小時、近1200公里,利用搭載的中國移動移動公網基站,實現了約50平方公里范圍長時穩定的連續移動信號覆蓋,為大中型無人機在應急救援中的應用提供了成功案例。由四川天域航通科技公司研發的“鴻雁HY100”無人機獲批開通新疆鐵門關至阿拉爾無人機支線物流運營航線,標志著國內大型無人機支線物流運營航線投入使用。資本市場也高度關注無人機產業的發展,2021年無人機行業市場融資超過了100多億人民幣。eVTOL、無人機物流配送、無人機起降基地建設成為資本關注的熱點。我國無人機產業經濟規模的年增長率比傳統通航年增長率高出10個百分點,成為引領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無人機產業將成為未來低空經濟的主導產業。
我國無人機產業在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挑戰。一方面,無人機種類多、型號雜、技術迭代快、用途廣泛,社會各行各業都有旺盛的使用需求。另一方面,無人機研發生產、檢測、適航認證等技術標準不完善,標準化建設遠跟不上無人機產業的飛速發展,致使無人機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增加了飛行安全隱患。無人機產品技術、運營、服務等方面的標準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無人機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因此,加快制定無人機統一的技術標準,推動完善無人機團體標準體系建設,已成為行業普遍共識,也是保障無人機產品質量安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三、加快無人機團體標準建設正當其時
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標準化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2021年10月,發布的《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強調,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大力發展團體標準,實施團體標準培優計劃,推進團體標準應用示范,充分發揮技術優勢企業作用,引導社會團體制定原創性、高質量標準。
2023年6月,頒發的《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要求,無人駕駛航空器有關行業協會應當通過制定、實施團體標準等方式加強行業自律,宣傳無人駕駛航空器管理法律法規及有關知識,增強有關單位和人員依法開展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以及有關活動的意識。因此,加快推進無人機團體標準體系建設,對促進無人機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意義重大,正當其時。
一是提高無人機系統產品質量的需要。
根據《標準化法》的定義,團體標準不是強制性標準,但是行業協會通過制定和實施團體標準,可以約定企業按照統一的技術標準和要求進行無人機的研發和生產,規范和約束無人機企業的生產經營行為,從而增強無人機企業的法律意識和標準化意識,更加注重無人機的產品質量,把力氣花在提高無人機的產品質量上。可以說,團體標準是無人機產品或服務的重要質量保證。同時,團體標準有助于提升標準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能力,避免標準與市場需要脫節,加快標準制定的速度。